2014年7月8日

忍見黃穗臥青泥 - 中國安徽碧山書局


[位於安徽黃山黟縣碧陽鎮碧山村的碧山書局。Matjaž Tančič攝影。]

碧山書局最初是碧山計劃的其中一個構想,出現在2010年我的那本以《碧山共同體:如何創建自己的烏托邦》為題的筆記本中。當時設想它將和“社內廣播”、“碧山通訊” 、“紀錄片及電影小組”和“網絡(FB, Twitter…)”等構成碧山共同體的傳播系統,主要功能是文化生產和傳播——“整理鄉村文獻,出版鄉建和安那其著作”,“像梁漱溟那樣辦鄉村書局”。





[《碧山共同體:如何創建自己的烏托邦》,歐寧,筆記本頁面截圖,2010年。]

2011年8月13日,我到南京先鋒書店舉辦《天南》文學雙月刊第三期“詩歌地理學”的發刊活動,和詩人韓東對談“八十年代的精神遺產”,久未見面的書店創辦人錢曉華問起我的近況,我給他說了我和左靖正在籌備將於當月26至28日舉辦的“碧山豐年慶”活動,以及我打算移居碧山長期扎根在那裡開展碧山計劃的想法,並請他有空到碧山去看一看,可以在那裡開一個“碧山書局”。

同年11月,錢曉華真的到了碧山,他喜歡上了這裡,並以他曾在基層政府歷練的經驗與村干部及村民們打得火熱。在我的家裡,他和我以及左靖開始商量如何創辦碧山書局。他看中了村中一個祠堂——啟泰堂,村支書朱顯東已初步同意他用來辦書局的想法,我們又幫忙說服當時碧陽鎮的書記余強,最後經黟縣文物管理部門的同意,免租金供他來創辦碧山書局。經過兩年多的籌備,碧山書局終於在2014年4月16日,從一個紙上的想法,經由錢曉華的努力,變成了現實。



[錢曉華與村中耆老在碧山書局。Matjaž Tančič攝影。]

認識錢曉華是在1997年,南京先鋒書店草創初期,他請我給他設計書店的店標,我幫他起了書店的法文名字Librairie Avant-Garde,並以此來完成了書店的形像設計。他送給我三個瓦楞紙直立大書架作為酬謝,至今這三個書架仍擺放在我碧山的家中使用。當時我初涉平面設計,今天看來先鋒書店的店標就是個業余水准,可想不到錢曉華一直沿用至今,而先鋒書店經歷17年的時間,在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浪潮中不但屹立不倒,反而越做越大,分店越開越多,五台山總店2013年被CNN評為中國最美書店,2014年又被BBC評為世界十大書店之一。 作為一個基督徒,錢曉華把這一切都歸功於上帝的助力。


[碧山書局一樓天井大堂。Matjaž Tančič攝影。]

人們常問,在農村開書店如何賺錢?錢曉華說,“我不為錢工作,我為上帝工作。”過去兩年多不斷往返碧山,他與我們交流甚密,他非常認同碧山計劃的鄉村建設理念,特別是我們所推崇的鄉建先驅晏陽初作為一個基督徒的仁愛思想。錢曉華發自內心地把碧山書局列為碧山計劃的一分子,我們有一個共識,我們在碧山所做的一切,皆出於“不忍”:不忍看到大美鄉村無人賞識,不忍看到鄉土社會分崩離析、人去地荒,不忍看到城鄉割裂置鄉民於倒懸,不忍看到綿延數千年的農業文明被所謂的現代化浪潮毀於一旦……


[碧山书局二楼咖啡。Matjaž Tančič摄影。]

但我们还有一个共识,乡村建设不是做慈善,碧山书局也不是赔钱赚吆喝,它必须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它必须有自我造血的功能。钱晓华把碧山书局放在先锋书店系列的大局中去探索实体书店的转型,近年来他在南京的旅游景点开店,应不少地方政府的邀请开店,研究和开发旅游和文创产品,在书店中开咖啡店,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这些探索都体现在碧山书局的运作中。在碧山,书局可吸引到黄山地区旅游的外来消费者,同时为村民及周边民众提供阅读空间甚至提供工作机会;由徽州文化开发衍生的文创产品既可流入市场又可激发人们的乡土认同;定期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用来吸聚人气,同时可担当乡村建设中的教育功能。良性的商业,有助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


[夜幕中的碧山書局。Matjaž Tančič攝影。]

碧山書局開辦兩個月來,碧山村民常來閑坐看書,黟縣周邊甚至黃山市的年輕人把它當成了一個周末的去處,而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更是絡繹不絕。在啟泰堂開闊的天井下,數萬書冊圍成一城,日沐暖陽,夜披星光,下雨的時候,在水簾下逗雨讀書,令人心曠神怡,還有一位每天在此坐鎮的鄉賢汪壽昌老先生,可以對本村歷史答疑解問。昔日堆滿雜物、蝙蝠亂飛的徽派家祠因為書和人的入駐而再現生機。我們扶起了被暴風吹倒的金黃稻穗,收獲了一次飽滿充盈的歷史。至少作為一個分享精神食糧的公共空間,它已經站立起來。至於我原來構思中的研究出版和知識生產,則仍待日後共同深耕。

2014年6月15日,碧山牛院。此文發表於香港《號外》雜志2014年7月號封面故事“書店理想國”。



原文出處:Ou Ning's 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